欢迎光临青海公益网!

今天是 2023年03月24日 星期五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文昌鱼参考基因组图谱绘就

张继灵/摄

佛罗里达文昌鱼(左边为雄性,右边为雌性)。

本报讯(记者温才妃)近日,福建师范大学联合西南大学、浙江大学等研究团队绘制了3种文昌鱼高质量基因组图谱,重构了脊椎动物染色体演化历史,鉴定了文昌鱼多样的ZW性别决定系统。相关研究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文昌鱼是重要的脊椎动物起源物种,但基因组杂合度高,目前已公布的基因组并不完整。“我们构建了两个文昌鱼种间杂交体系,通过对杂交个体的测序分别获得两个亲本的单倍型基因组。这个基因组组装策略完美解决了高杂合严重影响基因组拼接的问题,成功获取了3种文昌鱼接近完成图的基因组拼接,填补了世界上文昌鱼基因组完成图的空白。”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西南大学教授徐洛浩介绍说。

据悉,3种文昌鱼的染色体数量各不相同。论文第一作者、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黄镇表示,他们通过实验验证了文昌鱼染色体间的重排,并通过全基因组比对,发现我国广泛分布的白氏文昌鱼核型更接近于文昌鱼祖先核型。

通过鸡与文昌鱼染色体同源关系的鉴定,科研人员进一步重构了脊椎动物染色体的演化历程。徐洛浩指出,在脊椎动物的第二次全基因组加倍之后,往往只有其中一条倍增染色体发生大量序列丢失,而这一过程很可能是脊椎动物祖先小染色体形成的原因。

研究人员对文昌鱼早期胚胎不同发育阶段的三维基因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文昌鱼早期发育阶段(1~64细胞期),控制生物体头尾轴发育体制的Hox基因簇上只有一个三维空间调控域,而到了后期发育阶段(原肠胚期),Hox的基因簇与脊椎动物类似,形成了两个三维空间调控域。

利用雌雄群体的重测序数据,研究人员分别鉴定了3种文昌鱼的ZW性染色体。徐洛浩指出,3种文昌鱼的性别决定区间均不同源,提示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区间在文昌鱼间发生了频繁的转换。

相关论文信息:

http://doi.org/10.1073/pnas.2201504120

论文脊椎动物 新浪众测 新浪众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新闻 加载中 点击加载更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青海公益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3 by 青海公益网 qh.shxwr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