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地理中,梯田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
一、梯田的形成
梯田的形成原因通常包括:地形起伏较大,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和保持水土;人口增长导致对粮食的需求增加等。
二、梯田的作用
梯田的优点众多,比如: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增加了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坡地的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一定的景观价值等。
具体而言,梯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 增加耕地面积:在山区或丘陵地带,通过修筑梯田可以将原本陡峭、难以耕种的坡面改造为可耕种的平地,从而扩大农业用地,增加粮食产量。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2. 保持水土:梯田的田埂和坡面的特殊构造能够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将雨水和地表径流蓄积在田地里,有利于土壤的保持和肥力的维持。
3.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梯田可以有效地拦截雨水,使其充分渗透到土壤中,为农作物生长提供稳定的水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 促进农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种植空间和机会,有利于发展多样化的农业生产,增加农民的收入。
5. 生态平衡维护:梯田的存在有助于维持当地的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总之,梯田是一种适应山地环境的农业耕作方式,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意义。
但梯田的修建和维护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工程量大,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可能会造成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变等。
在高考中,可能会通过图表、文字材料等形式考查梯田的分布、形成条件、作用、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结合所学地理原理进行分析和解答。
三、梯田的类型
1.水平梯田
"水平"主要指田面平整。这类梯田多采用半挖半填的方式修建。由于田面水平,蓄水保土能力较强,便于灌溉和精耕细作,适合种植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由于水平梯田填挖工程量较大,造价较高,所以更适合在土层深厚、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修建。
2.隔坡梯田
"隔坡"是指上、下相邻的两个水平梯田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原坡地。降水可顺着这段坡面,流到下一级台面上,这段坡面就可以成为田面的集水区。
在水平台面上种农作物,在山坡上种草,草割下后可用于制作肥料,还能供养牲畜。
3.坡式梯田
指山丘坡面地埂呈阶梯状而地块内呈斜坡的一类旱耕地。它由坡耕地逐步改造而来。为了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量,则在适应位置垒石筑埂,形成地块雏形,并逐步使地埂加高,地块内坡度逐步减小,从而增加地表径流的下渗量,减少地面冲刷。
许多地方在边埂上栽桑植果,栽种黄花草等,既巩固了地埂,增加收益,又提高了水土保持效果。在条件许可时,坡式梯田应改造成水平梯田。
4.反坡梯田
"反坡"指田面的倾斜方向与山坡方向相反。一般外高内低,向内侧微微倾斜,不过倾斜的坡度很小。如果在较干旱的地区,或是在水土冲刷较重的山坡上,田面内倾能更好地留下珍贵的水土资源。所以通过这样的设计,就可以提高梯田蓄水保肥的能力。
5.复式埂坎梯田
指因山就势、因地制宜在山丘坡面上开辟的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等多种形式的梯田组合。它的修建宜经过统筹规划,在必要条件下还可配合水平沟等水土保持工程,以提高坡面耕地的保水抗蚀能力。修建复式梯田可更合理地利用土地,节省工程投资和提高水士保持效益。
四、中国著名梯田
1. 云南元阳梯田:位于红河州元阳县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其主要有坝达、老虎嘴、多依树三大景区,众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和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
2. 广西龙脊梯田:位于广西桂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它的规模磅礴壮观,气势恢弘,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景区主要分为平安壮寨梯田和金坑红瑶梯田二处,分别有“七星伴月”“九龙五虎”“大界千层天梯”“西山韶乐”“金佛顶”等著名景观。
3. 福建尤溪梯田:尤溪联合梯田位于福建省尤溪县联合镇,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它的特色是通过山顶竹林截留、储存天然降水,再以溪流流入村庄和梯田,形成特有的“竹林-村庄-梯田-水流”山地农业体系。
4. 湖南紫鹊界梯田:位于新化县西部山区水车镇境内,周边的梯田达8万余亩以上,其地势之高,规模之大,形态之美,堪称世界之最。这里的梯田成型已有2000余年历史,是苗、瑶、侗、汉等多民族历代先民共同劳动结晶,是山地渔猎文化与稻作文化揉合的历史遗存,是古梅山地域突出的标志性文化景观。
5. 贵州加榜梯田:位于从江县加榜乡加车村,其梯田被加车河切割成块分布在道路两旁,梯田中散落着苗乡特有的吊脚楼。这里的人们世代靠梯田里的糯稻和散养的鲤鱼、鸭子生存,每年10月稻米丰收时,会举办专门的“新米节”。
6. 甘肃定西梯田:定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历史上素有“十年九旱”之称。为了改善生存条件,兼顾保护黄河生态,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定西以修梯田为主体,配以淤地坝、造林等措施,进行小流域为治理单元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如今,定西适宜耕作的区域基本都已实现梯田化。层层叠叠的梯田从山顶到沟底、从沟底到山顶,规整得好像织锦的楼梯,又似放大了几十倍、上千倍的楼梯,大小相连,因势而走,绕山盘,沿沟转。
7. 湖南张家界空中梯田:张家界空中梯田,位于张家界天门山后山的天门山镇土木溪村,也被称作“张家界云上田园”。这里坐落着宏大且气势磅礴的梯田,层层叠叠,线条优美,吸取了天下梯田之精华。在阳光的照射下,云海染上绚丽的色彩,忽隐忽现的山峦与错落有致的梯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这些梯田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场所,也是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往观赏,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沼泽是陆地上潮湿积水、喜湿性植物大量生长并有泥炭堆积的地方。我国沼泽分布很广。面积较大且分布集中的地区有东北的三江平原、西北的柴达木平原、四川的松潘草地及藏北羌塘内陆河流区等。仅四川松潘草地的沼泽面积便达到2700km2。
沼泽的成因
沼泽形成的一般思路:
1.来水多:降水多或冰雪融水多;
2.去水少(即水的支出少):
①向“上”无法蒸发;
②向“下”无法下渗;
③向“四周”无法排出;
④河道堵塞水无法“下流”(凌汛等)
湿地成因按空间分布共分六类:
热带地区、高原地区、高纬度地区、干旱地区、河流、河口地区、沿海地区湿地。
第1类:热带地区
(1)来水: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水系发达;
(2)去水:
①向“下”无法下渗:土质黏重,地表水不易下渗;
②向“四周”无法排出:地表植被丰富,涵养水源的能力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而成为湿地。
如热带雨林气候区刚果盆地的沼泽、热带季风气候区苏门达腊岛东部广布的沼泽、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潘塔纳尔湿地等。
第2类:高原地区:
(1)来水:因降水丰富
或高山冰川融水较多而
地表水较丰富;
(2)去水:
①向“上”无法蒸发: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
②向“下”无法下渗:海拔高气温低,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
③向“四周”无法排出:在高原的低洼处易积水而形成湿地。
第3类:高纬度地区
因本身降水少,地表有水的原因则主要从(1)去水方面思考:①向“上”无法蒸发:因气纬度高气温较低,蒸发弱;
②向“下”无法下渗:因纬度高气温低而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
③向“四周”无法排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河道堵塞水无法“下流”(凌汛等)。
第4类 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湿地来水方面主要考虑有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河流水、湖泊水方面。去水方面:主要是考虑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从而形成沼泽。
第5类:河流、河口地区
河流本身就是湿地,来水方面:主要考虑在外流区的河流往往在上中游降水量大,也可能有多条支流汇入,下游流量较大;去水方面:下游多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海水的顶托,下泄不畅而形成湿地。
第6类 沿海地区湿地
沿海地区出现湿地主要是水量丰富、河网密布、地势低洼长期积水所致。 来水方面:沿海主要考虑降水多和海水的淹没,去水方面主要考虑沿海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而形成。
沼泽的形成途径
浅水湖泊的沼泽化
大多数湖泊可因机械沉积作用和生物沉积作用而逐渐淤积成沼泽。机械沉积作用首先在入湖河口处形成三角洲,并逐渐向湖心扩大,从而使湖底填高,水体变浅,湖泊缩小,直至变为沼泽。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潮湿气候区的湖泊中植物往往呈同心圆状分布:湖滨生长陆生植物,湖岸浅水区生长浅水植物,湖水较深处生长深水植物,湖心生长漂浮植物。植物死亡后的遗骸都堆积在湖底,使湖泊逐渐淤浅,面积缩小,植物带逐渐从湖边向湖心移动,最后整个湖泊变为沼泽。
海岸带的沼泽化
因潟湖或海湾淤塞,潮浸漫到沿海的地平地区,滨海区局部地壳上升、海水积留而逐渐形成沼泽。
河流泛滥地的沼泽化
河漫滩或三角洲的低洼地带,由于积水难以排出而形成沼泽,如黄河口天津一带的渤海湾,海滨沼泽是由黄河三角洲沼泽化而成的。
泉水涌出地的沼泽化
泉水涌出的地方,因地面终年潮湿而成沼泽。
积水地段的沼泽化
在地下水位极浅的地段,排水不良的广阔平地以及局部低洼的地方,大气降水难以排除,因而地面长期积水,形成沼泽。
森林和草地的沼泽化
森林区地面有大量枯枝落叶,地面水难以下渗,且蒸发不畅,造成地表潮湿,使地面转变成沼泽,尤其是在低温的森林地区,地下常有终年不化的冻土层,地表潮湿,很容易发生沼泽化,这一情况在我国小兴安岭的森林中常见。
在草原地区,草原植物繁殖快,形成厚实的覆盖层,氧和水便难以进入土壤,土壤中出现大量腐殖酸,并生长大量喜湿植物,如苔藓,莎草,芦苇等,它们吸蓄水分,增加湿度,形成沼泽。
在上述沼泽形成途径中,以浅水湖泊沼泽化、海岸带沼泽化以及河流泛滥地沼泽化最为重要,且规模可以很大。
高考链接
典型例题一:(22分)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6分)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上一篇 世界主要国家教育变革的发展趋势